驻烟高校大学生器官捐献宣传志愿服务队在我校成立

来源:特殊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13-05-10浏览次数:7

5 8日 是第66个世界红十字日。8日上午9:30,驻烟高校大学生器官捐献宣传志愿服务队成立大会在我校图书办公楼6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一支由滨州医学院、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8支驻烟高校的200多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器官捐献宣传服务队正式成立,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并在器官捐献志愿书上庄严地填写自己的名字。烟台市红十字会会长于才已、烟台市红十字会副秘书长、业务部主任刘月明烟台市红十字会业务部副主任吉加宽、解放军107医院杜英东主任、烟台市毓璜顶医院万峰春主任出席成立大会并为8支志愿者队伍代表进行了授旗仪式。

    记者了解到,驻烟高校大学生器官捐献宣传志愿服务队的前身为我校成立的爱心社团——承光心社。该该社团的宗旨是,大力宣传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和我国器官捐献所面临的问题,逐渐转变中国人民对器官捐献的传统观念,同时为激发大家捐献器官拯救生命的意识和为解决我国器官供体短缺问题尽一份力,以“爱,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为口号,以“宣传仁心仁爱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主,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承光心社”发起人系我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残疾人大学生刘杨。他在成立大会上讲述了他创建社团,并致力于成立驻烟高校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的初衷。刘杨说,在2011年冬天。在毓璜顶医院的诊室里,医生给我下达了病情危急的通知书。在长达一年的求医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身患重病,期待器官捐献的患者,虽然现在,我的一期手术获得了成功,但现在静静想起一年来求医的艰辛历程,我比谁都能理解那些在绝望中挣扎的病人内心对未来的渴望,我们有时候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盼头,一个希望。我想到那些尿毒症病友,想到那些肝癌晚期的病友,想到那些失去光明的孩子,我内心无言的伤痛,我太能理解他们了。

因为懂得,所以付出。在刘杨进行手术之前,他有了捐献器官的想法,在离手术仅两天的时候,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当时六十三岁的老父亲听后老泪纵横,悲痛的看着自己,他心理顿时明白:自己把父亲的心伤的太深,在那种时刻下也没有再提这件事。幸运的是,刘杨的一期手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他出院后总是忘不了那些依然在与病魔斗争的苦难同胞,他的内心更能理解他们对于重新生活的渴望。在看完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何玥的感人事迹后,他决心为中国的器官捐献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杨说,坚定自己信念的不光是病房中的病友,还有身边的同学。当有自己有一次和特殊教育学院的一位盲生聊天,盲生同学和我聊得最多的是她对童年的记忆,她谈她记忆中树杈的形状,花儿的颜色,和记忆中简单汉字的笔画。她告诉我:“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在看见的时候去看一看大海,现在我来到了烟台,大海就在我身边,可我却再也看不到了。”也正是这句话,更加坚定了刘杨的决心。自此之后,刘杨决心不管未来的道路有多难,一定要把这件事最好,给那些绝望的病人以希望,给那些看不见的孩子以光明。

   在刘杨讲述自己建立社团初衷的时候,记者看到,现场很多同学不免有些动容,很多人都不禁落下了感动的泪水。来自基础学院的薛亚男说,听了刘杨的发言,自己真的非常感动。刘杨本人就是一名残疾人,但他在治病求医的过程中,看到的不光是自己,而且还有正在遭受病痛折磨的其他病友,想方设法为他们摆脱病痛。从这一点上,我和其他志愿者都非常敬佩他。而2012级临床本科学生陈国华说,当时听到我国目前每年有一百五十万病人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的供体却不足一万,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有五倍于南京大屠杀,十五倍于汶川大地震数量的同胞,要么是在黑暗中度过,要么是在等待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作为一个今后要从事医学行业的医学人,我们更要从自身做起,加强从我做器官捐献宣传活动的决心。与其他学校的志愿者相比,我们更加了解医学,更加清楚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次宣誓仪式,我们才真正了解到校训中的“仁心、妙术”。作为一名医学人,要现有“仁心”,体会广大患者的痛楚,才能让自己今后的医疗技术更加精湛。

烟台红十字会副会长于才己表示,“年轻人参加器官捐献的活动,对于破除传统观念起到很好的作用,他们回去以后,把器官捐献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大家改变过去传统的观念,对以后的工作的开展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感谢同学为器官捐献所做的事情”。

据悉,近年来,受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的规模依然偏低,全国每年有约150万名患者需要器官移植,但只有约1万人能够做上手术。目前,山东省共有13家医院获准开展人体器官移植,实现器官捐献42例。烟台市共有两家试点医院,目前已成功实现器官捐献8例、共获得16个肾脏、8个肝脏和13个眼角膜,挽救了37人的生命或使其重建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