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烟台9月5日讯 (见习记者 王遥驰 实习生 刘若镜) “左右左,左右左!”伴随着教官响亮的口令声,一列特殊的队伍在位于烟台市莱山区的滨州医学院的校园中行进着,队列中后面的同学搭着前面同学的肩膀,像“毛毛虫”一样缓慢的前进着。
“这是我们首次让视障学生和正常学生一样参加军训,这个军训方阵由36名视障大学生组成的,其中26名是2013级新生,10名是大二学生。”9月5日上午9时,滨州医学院2013级新生军训正式开始,对于军训一词,视障生们无疑是陌生又新奇的,家长的心中也充满了激动和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够跟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参加军训,我心里自然是十分激动的。但是他们平时与别人交流不多,也很少在户外活动,能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训练又让我很担心。”湖北学生黄一康的母亲矛盾地说。
“所有人听口令!后一名同学右手搭前一名同学肩膀,前进!”随着教官一声令下,视障生们开始了第一次齐步走练习。平日里行走都要借助帮助的他们,要整齐地集体移动更是困难,才走了两三步便出了问题:排头的三名小女生明显信心不足,步伐很小而且脚步七零八落,而跟在后面的男生也缺乏配合意识,大踏步地向前行进,甚至踩掉了前面同学的鞋子。行进需要消耗大量的注意力,需要注意前后间距,需要小心脚下路面,需要关注方向的改变,同学们开始顾不上手上的东西,衣服、皮带、书包、鞋子都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
李梦轶是个活泼的四川女孩,在考入滨州医学院之前她一直在重庆特殊教育中心上学。她告诉记者,在原来的班里只有十几名同学,学校也没有军训,对于军训她一直十分向往。经过了一上午的训练,李梦轶坦言军训比想象中还要困难,在普通人眼中一个简单的上台阶的动作就足够让他们头疼半天,不仅要注意台阶的高度,还要保持与前后同学之间的距离。“我们教官说只要前面摔倒一个,后面的人都要一起陪着倒,但这一天军训让我们有了一种在集体里的感觉,归属感。”李梦轶在军训后笑着说。
教官刘斌告诉记者,他带大学生军训已经五年了,还是第一次带有视力障碍的学生。“我们的科目与新兵科目相同,从如何站立、如何蹲下学起,但如何教授他们我心里也没数,网上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也不多,只能边干边摸索了。”对于如何训练他们,教官也深感压力巨大。“虽然所有的动作基本都要用到眼睛,但我会让他们通过感知去完成。比起训练科目,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尊重和信心,让他们从军训中体会到自己与别人并没什么不同。”
这是自2012年滨州医学院获批对视障学生单考单招后第一次让视障生参加军训。学校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曹同涛告诉记者,去年首批视障新生没有军训,除了人数较少以外,还考虑到学生的体质及安全问题。“但经过一年的策划,我们今年正式决定让视障学生也参加军训,大二学生也可以补训。”曹同涛说,新生军训对于大学生成长有着特殊意义,不仅能够磨练意志、增强团队意识,还能让学生之间增加沟通和交流。除此以外,让视障学生军训能培养他们独立、平等、自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