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教育康复高峰论坛开幕

来源:特殊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14-10-15浏览次数:3

1011日,由我校主办的第二届教育康复高峰论坛在烟台隆重开幕。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就部主任张新龙、校党委书记刘树琪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副院长吕长俊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的18位特殊教育专家作主场报告。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加拿大麦肯基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全国特殊教育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学校、民政系统、各级康复机构25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

论坛现场

    校党委书记刘树琪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一个战略目标,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和五个战略支点”办学定位及发展思路,并详细介绍了我校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构想。他希望各位专家以本次论坛为平台,深入交流思想、汇聚智慧,为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校党委书记刘树琪致辞

张新龙在致辞中指出,教育康复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整合教育、康复的手段和方法,为兼具教育和康复两种需求的人提供服务的一门综合学科。他希望教育康复论坛,能够为提高残疾人生活学习能力,为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而不断研究探讨;能够使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和各领域专家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视野得到开拓;能够使论坛成为跨教育、康复、民政、残联等部门的交流平台,成为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各领域专家的提升平台,成为跨学科、跨学术的高端一流平台。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就部主任张新龙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华东师大教育康复学系(筹)博士生导师杜晓新教授、民政部儿童福利中心李波主任、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孙喜斌教授以及我校殊教育学院刘志敏等18位专家学者分别以“再谈医教结合、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首批关爱特教园丁科研项目申报结果公告”“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展望”“听障儿童早期干预及潜能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的医教结合师资培训与儿童康复新模式”“医学院校教育康复类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构建”“特殊儿童的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研究”“特殊儿童的神经可塑性与教育康复”“三类儿童的脑机制思考”“从生命教育到生态教学——中国特殊教育的未来与思考”“教育康复人才培育模式的构建与创新”“师范院校教育康复类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特殊儿童的言语康复”“特殊儿童的音乐治疗”“遗传性耳聋的遗传学研究和诊断治疗进展”“医教结合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实施”“发展康复医学、适应社会需求”“医教结合特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介绍”为题,作主题报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听觉康复科学系主任杜晓新教授作报告

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特殊教育的必经之路——医教结合,智慧康复”。根据日程安排,12日,论坛将分别围绕特殊儿童综合干预、特殊儿童安置方式及人才培养需求、关爱特教园丁高校科研项目研讨三个专题进行分论坛研讨,并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同时举办下届论坛的交接仪式。

教育康复高峰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与我校共同举办,每年举行一次,旨在加强教育康复学与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学、运动康复、心理康复等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加快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特殊教育教师、康复类专业技术人才,共同促进教育康复学科的健康发展,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