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18年高校听觉言语康复技能临床实践学术交流会在我校成功举办。副院长白咸勇出席大会并代表学校致辞。滨州医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听力语言康复中心高级业务顾问孙喜斌、滨州医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代表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徐东升、实践教学管理处处长陈方民,以及国内外20余名专家和30余个实习基地代表、特殊教育学院负责同志及全体师生参加开幕式和学术交流会。特殊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董少凤主持开幕式。
白咸勇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科学研究情况、特殊教育学院及其我校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他指出本次大会的举办对于提高我校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本科教育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徐东升校长代表实践教学基地在致辞中对我校特殊教育学院的快速发展,“残健合一,康教结合”的理念给予了充分肯定,表达了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成为我校实践教学基地的自豪感,并祝愿滨州医学院医教结合工作进一步升华,滨州医学院与各实践教学基地能够进一步深入合作,共同促进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事业蓬勃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各位与会专家围绕会议第一项议程“国内外高校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交流,孙喜斌教授和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听力中心耳鼻喉科韩军宁主任主持。
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王超云教授对我院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史,听力语言与康复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及特色做了更进一步的阐述。
美国听力言语协会认证听力学家、加拿大安省听力言语语言病理学会注册执业听力学家田岚博士分享了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听力学见习实习要求及操作,介绍了听力学博士Doctor of Audiology和PH.D 2个学位的区别、技能要求及考核标准,前者偏向于临床应用研究,后者偏向于基础研究,两者不能互为转换,极大地引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刘巧云教授、邯郸学院张青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肖永涛教授和我校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教研室主任杨影教授分别介绍了四所院校学生临床实践的内容、实习要求、考核标准及学生就业情况等,加深了与会实习基地代表和我校师生对国内相关专业的了解,有助于我校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更全面、更专业、更国际化的发展。
刘巧云教授介绍华东师范大学言语语言康复实践规范模式
张青教授邯郸学院听觉言语康复技能培养的过程
肖永涛教授介绍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实践教学规范之路
杨影教授介绍了滨州医学院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临床实践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交流结束之后,8所实践教学基地代表分别针对我校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学生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经验交流,他们分别是甘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山东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厦门市特殊教育康复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刘巧云教授、张青教授、李岩教授和杨影教授分段主持。
冯蕾老师指出,一个好的听力学家首先需要是一位好的康复师,只有足够的了解患儿,才能为患儿提供最好的听觉功能评估,并为其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这一观点获得在场所有专家的认同。
梁发胜老师代表甘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发言
韩军宁主任代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发言
李岩教授代表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发言
冯蕾老师代表山东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发言
彭鲮燐主任代表厦门市特殊教育康复研究中心发言
付欣老师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发言
梁硕老师代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发言
冯芹主任代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发言
滨州医学院2013级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毕业生代表王晶同学与大家分享了她的成长历程。她的“初心不改,使命依旧”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赞扬与学习。
在座谈会中,孙喜斌教授与与会专家共同为我校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
滨州医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处处长陈方民教授做总结发言,他代表学校再次感谢莅临此次会议的专家和领导,感谢孙喜斌教授对我校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充分肯定了学术交流会的必要性和意义。并表示学校将全面支持我校与实践教学基地协同发展,同时也希望各实习基地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此次会议是特殊教育学院新时代本科教育大讨论活动之一,为规范高校听觉言语康复技能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共同推进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本科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