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87级校友韩芳,现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接下来,我很高兴能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从滨医毕业以后,我先后取得了北京医科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睡眠呼吸障碍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及Sleep、Chest等国外学术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 收录40余篇,并获得了教育部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首届中华呼吸学会中国呼吸学者伟康奖等荣誉。现兼任世界睡眠协会秘书长、亚洲睡眠协会理事长。2003年被人事部、中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存在中枢控制功能的缺陷……”
我拖着那条残腿,在德国召开的世界第五届睡眠呼吸暂停学术大会上,自信地宣读着自己的论文,滔滔不绝地阐述着我的观点。
“棒极了!小伙子。我正式邀请你到凯斯西储大学留学,希望你能够到美国去深造。”本届大会执行主席、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睡眠中心主任STROHL教授情不自禁地拥抱着我。
当年不到29岁的中国第一位睡眠呼吸医学临床方面的博士研究生,初出茅庐,就引起了世界顶级专家的重视。我说:“那一刻,感觉到一种扬眉吐气的酣畅。为祖国,为残疾人!”
1968年,我来到了这个让我饱尝苦难又给我带来荣耀的世界。
塔儿村,这个在山西省天镇县并不起眼的地方,却没少给我带来刻骨铭心的记忆。就在我不到一岁半的那年春天,万绿光顾大地的时候,厄运也在悄悄地光顾着我。
那次莫名其妙的高烧,使我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我的右腿从此再也没有了知觉。
泪水啊,像村中那条奔腾不息的南洋河,在我稚嫩的小脸上一个劲地流淌;命运呀,像家里那口暗无天日的地窑,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涂抹了一层黑暗。
然而,1987年的高考又给我带来了一次喜悦和苦恼:我以540分的高考成绩荣居全县榜首,却因为残疾不能报考我所心仪的师范大学。
消息不啻噩耗,本来就很自卑的我,当时的精神几乎快要崩溃了。就在我万般绝望之际,一直关心我疼爱我的班主任几经周折打探到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山东滨州医学院有一个专门招收残疾人的二系!
尽管对医学毫无兴趣,但这个消息仍然让我兴奋不已。
我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带着那条让我历尽波折的残腿,走进了神圣的大学殿堂。
在这个集体里,我开始认识到社会活动的重要。从系学生会主席到院学生会副主席,从创办校刊、书画社到成立文学社,我不放过任何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我在学校里开始活跃起来了,以前怕上街、怕见人、不敢与人说话的感觉已经荡然无存了。在这里,老师们的关心、同学们的友爱也让我的心灵世界始终充满阳光。
慢慢地,我开始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感到当初上滨州医学院是上天有意对我的恩赐。991年,就在我大学毕业的前一年,我决定报考研究生。在负责研究生工作的教务处老师的建议和鼓励下,加上自己的努力,我以临床类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医科大学内科临床硕博连读研究生。
1992年9月,我如愿以偿地跨进了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我国著名呼吸病专家陈尔璋教授,专攻睡眠呼吸障碍的研究工作。睡眠障碍,是前沿性的医学课题。这种病的发病人数很多,却大都不被人认识,但对病人及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时,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连实验室都没有。
我开始读研的第二个月,导师就独具慧眼地把建立睡眠实验室的任务交给了我。那年的整个冬天,我就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我看到那些从国外进口久置未用的洋设备,既心疼又可惜。开始独立钻研、自行安装。饿了,啃口硬面包;渴了,喝口隔夜茶;困了,就躺在沙发上眯一会儿。就这样,到第二年春天,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睡眠实验室建立起来了。
现在,睡眠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我在睡眠障碍这一领域里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把中国人的睡眠健康研究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1999年8月,我受美国国立卫生院基金及Mallinckrodt科研基金资助,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睡眠教育与研究中心工作。在美国学习期间,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世界一流的睡眠中心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拼命搞实验。不久,我便掌握了动物睡眠呼吸监测技术及动物呼吸调节功能的测定方法,发现了小鼠呼吸暂停的模型,并证实其发生与遗传基因有关。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特别关注。
2001年8月,我拒绝了美国资助方的一再挽留,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怀着一个终身不移的坚定信念,毅然带着妻子和刚出生3个月的儿子回到了祖国。虽然我在国外可以挣到更多的钱,也许那里的条件对我的事业发展更有利。但作为一个祖国培养出来的医学界青年专家,祖国需要我,人民需要我。我的根在中国!
归国后的我,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副研究员,继续从事着呼吸系统疾病和睡眠障碍的诊疗及科研工作,在无创伤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及慢性呼吸衰竭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儿童发作性睡病基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英国牛津大学医学院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睡眠中心纷纷来信希望能与我合作。
2002年,我参与筹备了第二届全国睡眠呼吸障碍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把中国睡眠呼吸障碍的学术研究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我在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儿童发作性睡病病例库,发现了不同于日本人报告的东方人发作性睡病基因。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已经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大学211工程的基金资助,并被推荐给北京科技新星计划,并于2003年获得了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5年,经过激烈的竞争,我成为全球获得美国睡眠科学院临床睡眠医学奖学金的六个学者之一,赴美国最好的睡眠中心进行学术交流一个月。在2005年十月份,又获得在德国召开的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学术大会青年科学家优秀论文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很有幸,我在世界睡眠医学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已经是世界睡眠协会秘书长,亚洲睡眠协会理事长,中华呼吸学会睡眠学组委员兼秘书,Sleep and Breathing杂志编委。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母校的培养和教导!
我是一个从小患上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在我的风雨人生中,在我孜孜以求的医学领域里,一步一步地从贫困山村走向了世界。我现在不只是在为自己争气、为残疾人争气,我是在为一个民族争光,我代表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英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