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通事迹材料

来源:特殊教育与康复学院发布时间:2024-11-26浏览次数:13

大家好,我是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1988级校友张开通,现在是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急诊科主任。在校期间,我连续三年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优秀学生”荣誉称号,2001年,我获得了司法部颁发的律师资格证书,并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办授予的“江苏好人”称号、连云港市妇幼集团首届“感动妇幼集团人物”、连云港市首届医师节“最美港城医师”和妇保院、市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接下来,我很高兴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

我小时候因小儿麻痹症右下肢留下残疾,但始终怀着“翅膀虽伤,心永飞翔”的信念,自强不息,书写着一个医生“仁心妙术”的宗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为民服务的使命!

我的童年因残疾没有同龄人那么自由自在,我常扪心自问。“人生起点输了,这一辈子真的就要窝窝囊囊趴在农村吗?”

我无法忘记初中时代父母一次次冒雨推着农用车送我去上学的情景,那一路的雨水和泪水激荡着我的内心,与此同时,张海迪的故事也深深地冲击着我,我的心中逐渐坚定起“要自立、要自强、要飞翔”的梦想。

黄河之滨,面对奔流不息的母亲河,我立志要做一名百姓爱戴的好医生!1988年,我来到了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开始临床专业的学习,多年来,我始终牢记黄河之滨的誓言,孜孜不倦钻研医术,穿梭在图书馆、阅览室。30多年来,我做的笔记本近百本,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不仅自学了中医课程,还获得了国家律师资格证书。

那年初冬的一天中午,我在值班时发现一老人搀着孩子在诊室外面徘徊,寻问后才得知这位东海农村老奶奶是带着患有肺炎的3岁孙女来我院就诊,孩子父亲车祸去世,母亲改嫁他人,祖孙俩相依为命。手里仅有150多元。悲惨的身世,特别是小女孩求助的眼睛让我不能平静。我下定决心要竭尽全力帮助这对祖孙俩,于是安慰道:“老奶奶,我会尽力帮您孙女治疗的,钱不够我先垫上,尽管放心!”经过一周左右,小女孩被治愈了,天真灿烂的笑容就像含苞欲放的花开在我的心中。此后的每年,老奶奶都会把家中又大又甜的地瓜,擦干净。用她最朴实的方式感谢我。

2012年的夏天,一位德国华侨一家三口回国旅游顺便走访连云港的朋友,谁知他的6岁儿子因高热不退住院了,5天依然持续不退,他们万分焦急,若推迟回去,国际签证就超期,怎么办?我仔细研究病情,决定以中医的针刺放血配合中药内服双管齐下凉血清热法治疗。果然高热缓缓退去,未再反弹。他们如期返回德国。之后,他们专门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感谢你,我为祖国有你这样的高明医生而幸福与自豪,欢迎你来德国旅游!”后来他又特别委托连云港的朋友宴请我,我拒绝了,只收下锦旗。

2013年元旦前夕,我正在值夜班,天骤然下雪,突然收到一位陌生家长的短信:“主任,天寒地滑,出门慢行,明日尚有大雪,请一定注意防寒保暖——位小朋友的妈妈。”写这封短信的人是谁呢,原来,2010年的那场雪,我的伤腿摔成骨折,在家休养近3个月,这位小朋友生病后反复治疗多次未愈,父母在焦急万分情况下辗转找到了我的家。我的爱人本想委婉拒绝,但被我制止,我忍着身体的不便,制定诊疗方案,通过一个月的调理,孩子病情未再发作,家人感激不尽。

时隔三年,又下雪了,这封温暖的短信,仿佛一股暖流涌入我的身体,忘却了寒冷,更有激情投入工作。

曾经有过来自甘肃岷县的藏族母女俩落难港城,我及时向院部汇报减免医疗费用,并与急诊团队一起开展爱心捐赠,《苍梧晚报》以“患难母女俩,港城遇真情”为标题进行报道,更忘不了藏族同胞含泪用藏文在笔记本上写下——你们是好人,一生平安!

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始终践行先进性,谱写爱民情怀,展现爱岗敬业风采。

作为支部书记,我严格要求自己,与支委班子一起,紧紧围绕患者切身利益,开创了二支部特色活动,连续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作为科主任,我用人性化科学管理手段,开创科室文化建设,打造了“急诊无小事,细节定成败”的急诊理念,并创作“白衣战士不言悔”的急诊团队之歌。急诊团队先后被评为“人民满意窗口”、“巾帼文明示范岗”。

“翅膀虽伤,心永飞翔”。是啊,命运就握在自己手中,做人要争一口气,为医但求一片真,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总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