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乐事迹材料

来源:特殊教育与康复学院发布时间:2024-11-26浏览次数:15


任乐,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1994级学生,团支部书记。在校期间,连续四次综合测评年级第一,并获滨州医学院“三好标兵”称号;连续两次获中国残联“德敏学习成才奖”;先后荣获山东省“十佳三好学生”、山东省高校 “十大优秀学生”、全国“三好学生”等称号,并获第三届“胡楚南奖学金”。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述一个关于任乐学姐的成长故事。

九岁那年,一场车祸轧去了任乐的右腿,天真快活得象小天使般的她,失去了不知多少本该属于她的欢乐和幸福。是张海迪的故事让她又找回了往日的快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张海迪是任乐心中的英雄。身体条件比自己差得多的张海迪能干出一番事业,自己同样也能。任乐下定了决心,应该快乐地活着,从此任乐署名“乐乐”。

从大城市来到滨州医学院,同35位来自十一个省市的同学朝夕相处,任乐更深切地体会到“艰难”二字的分量。她得知王宇同学的家遭遇洪水,片瓦不存,妹妹辍学在家时的惨况时,她给妈妈写了封信,征求妈妈的意见,很快妈妈的回信到了,任乐急切地打开,妈妈支持任乐每年从生活费中挤出五百元帮助王宇的决定,夸奖任乐更懂事了,嘱咐她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任乐高兴地喊“理解万岁,妈妈万岁!”当王宇接过五百元钱,读着信中如慈母般的教诲和殷切期望时,王宇哭了,这位来自易水之畔,燕赵故地的小伙子哭了......。

任乐正直、诚实、善良,从任乐嘴里从来听不到说别人的短长、是非,她看到的是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因此,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任乐特别体谅人,善解人意。九岁那年当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任乐醒来后什么都明白了,她没有哭,没有叫,她对妈妈说:“我不要紧的”。当父亲从南极考察载誉归来,见到少了一条腿的女儿时,任乐蹦着躲了起来,她怕爸爸见了受不了。任乐视同学如兄妹,同学们都把她当成贴心人,知心人,在班上她年龄最小,可不少同学把她当成大姐姐,有什么话都愿向她倾吐。任乐的行动影响着同学们,任乐乐观向上的情绪也感染着同学们,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很快形成了。

任乐有强烈的责任感,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耐心、一丝不苟,总是尽心尽力,力求尽善尽美。为了培养自己的细心和认真,她深深知道这种品质对于一个医生是多么重要,任乐喜欢上了剪纸。剪纸需聚精会神,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日集月累她已能游刃有余了,一纸“金牛奋蹄”催人奋进,“群猴戏水”则活泼俏皮。任乐的剪纸成为宿舍文化的一个亮点,从此,任乐又多了一项为同学服务的内容。

经过三次大手术才保住生命的经历使她明白当一名人民“健康卫士”是多么神圣,她把当医生,而且要当一名好医生乃至“名医”的理想深深埋在心里,进入滨州医学院实现了她理想的第一步,她怎能不发奋学习呢!任乐对学习要求得近乎苛刻,她的笔记好是出了名的,经常在同学们手中传阅。任乐从不把考试成绩当成学习的目标,她善于把知识系统起来,画的图表一张又一张,知识之树根深叶茂。她觉得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蓦然回首”“柳暗花明”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美。天道酬勤,九四至九七学年,她连续四年综合测评年级第一,并获“三好标兵”称号,九五年荣获中残联“德敏学习成才奖”二等奖,九六年又获一等奖。九七年获山东省“十佳三好学生”称号、“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

任乐热心社会工作,还兼任院广播员。她风雨无阻,从未中断广播,几次在雨雪天滑倒。有一次,初冬降雪,天冷地滑,任乐重重地摔倒了,新穿的牛仔裤也摔破一个大口子,左腿是钻心的疼,可任乐咬紧牙坚持登上五楼,走到广播室,又开始了她甜美的播音......播音结束后她坚持着走回宿舍,换下衣服,受伤的左腿早已渗出血,染红了衣服,任乐包扎了一下,换上衣服又去上自习了。同学们见她走路困难,关切地问她怎么了,她只是笑笑。

在父亲的熏陶下,任乐对哮喘病的治疗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期间,她孜孜以求,参阅了大量书籍,关注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学院里的无数老师给予她无私的帮助。为了找准人体穴位,她不惜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具有深厚中西医理论基础,对哮喘病治疗有丰富经验和深入研究的父亲,多年来有把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在治疗哮喘病上实现突破的雄心壮志,任乐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和合作者。综合祖传秘方,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任大夫独辟蹊径,开发了“双解”纯中药制剂,任乐参与了大量工作。几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经过不断完善,“双解”药物在治疗哮喘病和预防感冒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具有“速效”、“长效”、“稳效”、费用低廉的特点。

谈起未来的事业,一向平和的任乐,往往憧憬之情溢于言表。她深信,祖国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必将发扬光大于世界,作为四大顽症之一的哮喘病,终将被人类攻克,“复方中药”将大有作为。任乐参与开发的药物,正在进行药理基础和临床实验,她希望尽快通过有关鉴定,完成工业化生产的各项工作,为广大的患者服务。

登高望远,面对世界,任乐微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