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介绍

来源:特殊教育与康复学院发布时间:2025-03-28浏览次数:10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新工科背景下服务国家新型战略、满足产业革新尤其是康复辅具行业变革、面向假肢矫形工程技术未来发展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生物医学工程、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常见假肢矫形器等基本型辅助器具设计、制作、教学和科研,能创新性开展辅具服务工作,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残联和民政系统以及康复辅具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假肢矫形工程领域研发、适配及技术服务工作,推动假肢矫形事业发展

主干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医学技术

核心课程

功能解剖学、上肢矫形器学、下肢矫形器学、脊柱矫形器学、上肢假肢学、下肢假肢学、假肢与矫形器临床学、康复辅助器具材料学、人体运动学、运动生物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顺利通过国际假肢矫形协会3年期专业认证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国际级假肢师/矫形器师证书。本专业是健康科学领域中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交叉型专业,主要聚焦残疾人、老年人和伤病人对康复辅具的刚性需求。基于行业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现实,融合我院专业办学特色和学科特色优势,着力于培养假肢矫形领域紧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师资队伍 

我校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的核心教职工有35 人(包括一线临床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其中矫形器制作师执业资质7人,假肢制作师执业资质4人,假肢装配师执业资质5人,初级辅助技术工程师1人;校内核心教职工9人,其中博士6 人,硕士3人,具有高级职称5人。

培养过程 

本专业学制 4 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 年,为基础知识学习阶段。此阶段在校内学习通识教育课、学科平台课、生物医学工程、康复医学基础及假肢矫形工程等基础课程。第二阶段:2 年,为专业知识学习阶段。第三学年为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假肢、矫形器的适配知识和康复治疗学知识;第四学年为专业集中实践,主要包括在综合医院、康复中心、相关企业等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鼓励学生在校内通过双学位教育、研究生教育、第二课堂学习、企业培训、学术交流、知识竞赛、线上精品课程学习等方式进行高阶性专业性发展。本专业第二学位可以选择辅修法学、英语、应用心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五个专业的学位。

教学实训中心 

本业设有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学实训中心,设有评估室、取型室、修型室、热成型室、打磨室、装配室、训练室等。另外,本专业与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设备价值近1500万元,面积近 3000 m2,能够满足评估、制作、组装、适配性检查与功能训练等实训要求。

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与北京市康复辅具技术中心、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国家康复医院)、奥托博克(中国)工业有限公司(北京)、台湾德林义肢康复器材(上海、成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吉林假肢康复中心、广西假肢康复中心等合作,搭建临床和企业实习平台,配有专业的带教老师以及相关实验设备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临床实习机会。

就业方向及形势

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为医院及各级医疗机构的康复工程及医学设备相关科室、残联及民政系统康复机构、各类假肢矫形器企事业单位、康复设备、康复机器人制造企业、康复工程产品配置服务机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

 

 

1:《人体运动学》为山东省一流课程


2:《运动生物力学》为山东省一流课程

图3:国际ISPO证书

图4:教学实训中心




图5:临床实践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