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张梓琴
10月25日下午,学院第三期“白鹭桥”大讲堂在204教室顺利开讲。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赵非教授应邀作“听力与言语康复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挑战”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宫健伟主持,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教研室全体教师、本科生、研究生等百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参会。
赵非教授用“齿轮模型”拆解行业发展核心动力,介绍了全球听障人士为中心的听力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挑战。他表示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听力和言语康复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仍有大量病例患者无法及时获得听力康复治疗。赵非教授强调,听力师不仅是“助听器操作员”,更是听障者的“声音桥梁”。康复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听力师需跳出“技术依赖”,要洞察听障者的个性化需求。
赵非教授认为,虽然目前就业环境面临一些普遍性的挑战和压力,但大学生要清晰认识自身专业优势与临床技能,主动适应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虽然纯音测听等技术可能会被AI替代,但在人与人交流等方面,听力师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通过本次“白鹭桥”大讲堂,赵非教授从国际视野与行业前沿出发,助力师生深度洞悉听力师职业发展的全球竞争力与中国市场特色,引领师生们以“技术为器、人文为魂”的理念服务听障群体,为未来专业发展与就业选择提供了有益指导。


